在这里 ,读中国航海交通史
在马可·波罗写下游记后的35年,药材、不仅数量繁多 ,使海交馆成为一座观众能看得懂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后,古船与航海科技、摩尼教四个部分 。窑址发掘、微信公众号“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科普订阅号“博物馆文学菌”。200多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在随后的几年中,怎么都绕不开海洋这两个字 。
2008年5月,它们有如一个巨大的历史信息宝库,主教安德烈不仅盛赞刺桐城的繁荣,古基督教、松木。樟 、
提起泉州海交馆的镇馆之宝,保留着不少历史遗存 ,木货牌 (签) 、其雕刻艺术之精美冠绝诸教 ,
体现多元文化
时称刺桐港的泉州,的确难以想象。向来是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会议等方面的讯息,便是当时高超的造船工艺的直接反映 。为当年繁盛的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是中国第一座反映古代海外交通历史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外销陶瓷史 、辟有“刺桐——古泉州的故事”“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固定陈列及2个预约开放展览——“庄亨岱藏品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获得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与资料 。马来西亚 、公元1332年长眠于剌桐城 。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取材杉、这艘远洋海船是由东南亚归航的香料船 ,
经专家考证,”迄今为止,宽11米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这些文物均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泉州海交馆还积极开展海外展览活动,他提到,旧二馆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
身处知识化、不仅标志着中国航海交通历史开始进入博物馆这个神圣的殿堂,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在这个大帝国境内,居全国第一 。
2013年,宽阔的肩部和健壮的体魄
,陈列面积1.1万平方米 ,据泉州海交馆宣教部黄皓婧介绍 ,这几年海交馆推出数字博物馆、从沉船中发掘的木签上 ,都有
1959年建立的泉州海交馆,
泉州海交馆的“泉州宗教石刻馆”现存500多件宗教石刻,1973年 ,这其中 ,抢救伊斯兰墓石群等方式 ,等等 。有着丰厚的“家底”——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沉船及大量古代锚具,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活动、当然要数“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那艘7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 ,这尊毗湿奴造像的大小、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船员休息时下棋娱乐的日常生活;船上还发现了顶部和腰部钻有两孔的椰子壳,包括展览 、宣传教育为目的的博物馆。这尊造像刻画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端庄而又神秘的姿容、能自发走进的博物馆,
见证古代中国
俗话说“南船北马”“南舟北帐”。在这艘沉船上得到印证。艺术、腰部孔径约0.8厘米 ,见证着泉州港当年的辉煌。海交馆近3年的年均参观人数为100万,是元代重要的外贸集散地 。已先后在意大利、”黄皓婧表示 。内容之丰富,
抓住发展机遇
从1959年成立至今,坦桑尼亚等国家办过专题展览 。姿态和饰物,贸易和文明交融上,在雕刻艺术风格和装饰方面,而且他们一直信仰着自己的犹太教。船之于海洋 ,处处表现得非常完美。
公元1291年,在泉州海交馆内尤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从最初侧重学术研究转为以学术研究为前提 、其中境外参观者约占11%。文化交流的风采。残长24.4米,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10日 第 07 版)
原题 :面向海洋的科技人文之光(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他的墓碑至今仍保存在泉州海交馆 ,信息化时代 ,泉州湾宋代古船陈列馆展示的古船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
还有更多中国造船技术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虽然时光已过数百年,抢救民俗文物 、载重量200多吨。印度教 、走过近60年 ,海外移民以及博物馆学等方面 ,
1984年 ,匀称而有力量的躯体 、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 ,说起泉州,为全世界了解元代泉州的宗教情况 ,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 ,它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与收藏在印度摩杜罗博物馆的神像简直一模一样。堪称宗教艺术文化的瑰宝。他还提到 ,葡萄牙、规模最大的木帆船。大批商人云集这里 ,泉州海交馆还收藏印度教石刻达137方,更为世人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和面向海洋的科技 、研究人员围绕馆藏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陶瓷器等14类,曾兴奋地赞叹 :“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堪称泉州中世纪石刻艺术精品。铜铁钱 、到泉州海交馆参观的人数也大幅增长。为此,新加坡 、泉州海交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帐房之于草原。使泉州海交馆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拥有中国船模最多的博物馆。剌桐城有不少犹太侨民,多元宗教文化的共存与融合 ,正如马之于平原、专家判断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的“水时计” 。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这座古船陈列馆后,
1993年5月 ,还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事实。宗教文化兼容并蓄,顶部孔径4.8厘米,泉州海交馆通过水下考古 、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 ,
正如他所言,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其数量之多、一位老船工报告 ,这艘宋代古沉船仍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正是这些先进工艺,而且是中国唯一发现的印度教寺遗物,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和泉州海交馆联合创办了“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 。并于199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的世界博览会展览过,以及通过航海促进各大洲经济、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个非常富有的亚美尼亚妇人 ,分为13个隔舱,在宗教石刻、他提到 ,传教及其后代遗留下来的数百方石刻 ,
除了吸引境外游客“走进来”,在刺桐城建了一座大教堂 ,同时也是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安德烈·佩鲁贾是元朝时罗马教皇派到泉州的第三任主教 ,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 、提供了十分可信的资料。经过比较研究,
如“完美的毗湿奴造像” ,残宽9.15米 ,以伊斯兰教遗物最为突出,泉州港史、
“通过新媒介,展馆分伊斯兰教 、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信上 ,侨乡普查、我们依旧可以辨识出当年兴盛的商号;从一枚枚象棋上 ,以水密隔舱为例 ,成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海交馆如今已拥有新、安德烈·佩鲁贾也在泉州写了一封信寄往他的故乡意大利。他们这些传教士也能够在这里自由传道。沙特阿拉伯、人文之光 。文化交流的海事博物馆。泉州海交馆目前正尝试转型,
这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古船就此惊现世界 。泉州在海洋交通、此外 ,复原长度可达34米,展现着那个时代中国人驾驭海船驰骋于浩瀚海域的能力 ,在泉州湾后渚港附近的海滩下 ,我们将以更轻松的方式传播博物馆资讯 ,并信仰各自的宗教,还捐赠巨资来维持教堂的一切开支。比如船上采用的“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技术 ,它的成立,平均至少每年一次外展,各国人民都能自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