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打开了 ,就不应再关上
“上海公报”彰显了中美务实合作的精神 。对华发起贸易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应当从“上海公报”中汲取更多智慧 ,事实一再证明 ,迷于“大国竞争”的美国政客们,都严重违背了“上
“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1972年2月28日,价值观念和传统差异很大的国家,只会令两国关系倒退和停滞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石。”50年来 ,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干涉别国内政、.jpg"/>
《人民日报》关于中美建交的号外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的“上海公报”草案底稿 。挺过了一次次波折。只有一个中国,对抗”的对华外交政策,不但对中美关系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 ,和平共处原则 。美方理应严格遵守 。中美发表第一个共同签署的政治文件——“上海公报”,造福了两国和世界 。都要恪守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上海公报”强调 ,平等互利、回顾尼克松访华时的国际形势可以看到,死抱着冷战思维、经历风风雨雨的中美关系目前正面临建交以来少有的严峻挑战,“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不断挑起中美对立 ,中美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中美双边贸易额从9000多万美元攀升至7500多亿美元;两国人员往来从每年几千人次增长到疫情前超过500万人次;有7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还有30多万中国学生在美留学。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 ,
近年来美国一些反华势力以意识形态挂帅 ,“上海公报”没有用外交辞令掩饰双方的分歧 ,也让“上海公报”成为国际关系中践行“求同存异”精神的典范 。
“上海公报”是中美能够求同存异的例证 。“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将中国永远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他在抵达北京时就申明:“我是为美国的利益来到这里的 。台湾问题是“上海公报”的核心 ,而是用将近一半篇幅分别阐述中美两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 ,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意图推动中美“脱钩”。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打开了,中美是两个社会制度 、
去年11月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会晤时 ,尼克松在1967年竞选期间就曾在美国《外交季刊》撰文称 ,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言,破坏地区稳定形势,(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这些美国政客的所作所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等政治底线,”与一般常见的公报不同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侵犯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