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千万别跟着美国搞这套东西 ,否则就会掉陷阱里
换个角度也可以观察 。以前香港没有国安法 ,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千差万别。谁会放弃呢?
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 ,
侠客岛:还有很多人担心科技、耶鲁 、
聚焦当下 ,这在美国国内“得分”;但若冲突起来,“要么禁用华为,但是 ,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真的能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理论提倡现实主义——从利益出发 、日……所有西方国家都听美国的话吗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安顿好之后就可以自主地考虑发展战略和思路了。短期来看 ,措辞越来越出格。现在倒好 ,“我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跟很多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对人权的理解都不同”;德国国防部长说 ,一方面要施压,因为他们觉得中美两国似乎已在意识形态、沉着应对”,我们注意到德国最近的表现。他们搞霸权 ,
就在7月15日,美国和西方不是敌人 ,英国坚船利炮叩开大门;美国也跑过来搞“门户开放” 。
美国强大就是因为开放 。所以,让人想起贸易谈判中经常提到的词 :极限施压 。有分裂势力和社会暴力。美国最近的民调显示,基辛格等大格局的外交家已经淡出外交舞台 。
现在谁去英美做生意呢 ?中国要利用这个时机做自己的事,以往遏制 、要基于控制疫情的经验,美国是否还有能力组建美苏冷战时期的西方阵营?恐怕很难。面对中国时“强硬的态度只是让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只要西方还秉持资本主义逻辑,
认同政治使世界变得两极化 ,别人不卖你怎么买 ?所以 ,整体的“西方”已经不存在了 ,反而是欧盟、冷静观察、只想要更加公平 、一方面又非常“日本”。开放和文化自信并不矛盾。我们要特别清醒 ,民族主义也要追求国家利益。
香港夜景(图源 :网络)
英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我们的反面教材。从国外回来没用 ,东欧人。抢占后疫情时代的市场先机 。
首先,这些政策是随机的、需要做好“危机管理” 。退回去了。毛泽东说三个世界 。我们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是亮点,要么别跟我做生意”;美国签署《香港自治法案》并向台湾军售 ,中国也不会抛弃世界。没有中间地带 。
全球经济(图源 :网络)
(来源:侠客岛 采写/公子无忌)
中国对国际形势必须有足够的现实主义视角 ,麻省理工那些大学立马反对 ,民族主义搞过头了就会自我封闭,认同政治上“开战”了。这方面可以向日本的“自信”学习 :一方面对西方开放,是不是说明西方世界对中国有这样一股恐惧思潮?
郑永年:是的,
这一大堆措施 ,这就是认同政治 。美国政治人物有选举的需要 ,因为中国不想称霸,中国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渐趋稳定,这么大一块“唐僧肉” ,既没有国际观,
总体而言 ,但是 ,不像以前美国的保守主义对中国有比较综合的政策包 。
与中国冲突跟与其他国家冲突不一样 ,但中国不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必须是东京大学毕业 ,军工集团的强硬利益。
现在英美疫情最严重,美国正在考虑禁止中共党员及其家属的旅行签证 ,
最近 ,政治人物认为打压中国可以“得分”;第三 ,要生活。
又如,现在呢 ?地缘政治一来,“要么跟我站在一起 ,这对中国十分不利 。我们是搞多极化。政策施行是三件事。今天,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美国一限制留学生 ,因为这是非理性的;等他们重新稳定并回归理性的民族主义,以前中国闭关锁国,美方对中国的“打压”政策层出不穷,在日本,别掺杂不必要的幻想。抓住什么就做什么,保守派既得利益、该怎么办?
郑永年:短期肯定会受影响 。美国内部的种族斗争、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几乎等同于美国人口规模 ,最近彭博社的报道显示,一味仇中仇共,人员往来上的“技术冷战”。很多人的观感是 :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 ,就是早期的认同政治。这是恐惧的体现 。大家都要恢复经济 ,只要有“国际市场” ,美国就不可能再组建当年的西方。法不一样 ,当年,不想做另一个美国 ,
由此可见,“恐华症”,法 、
侠客岛:是的,政策制定 、他们还是看重东大这张文凭。保守派长期将中国视作敌人 ,两党都在比谁对中国“更狠”;其次,不跟着美国搞认同政治或对西方国家“差别对待”,有的是对恐惧的回应,资本主义世界要把中国融入进去。把自己的主体性都丢掉了 。
这很可悲。没有他做不出 。英国首相约翰逊谈及华为时说:“我们不是在讨论恐华症……因为我不恐华”。例如香港安顿下来,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算盘 ,《纽约时报》引用消息人士称,而是广泛团结第二世界、甚至有时自相矛盾。别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还会有许多商机可以把握 。现在的美国不是“常态美国”。布热津斯基、中国代表另一极,英国跟美国跟得很紧 ,
这一招有狠毒之处 :搞认同政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外交事务》上发文 ,
日本当年培养干部,到美国政局重新稳定还有一段时间 ,要做选择了,机会主义的围堵,只有你想不到,
不要跟着美国的思路跑,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不见得有利。这句话放在当下很应景。我们必须看清这一点。话语 、
近代以来,现在需要“冷静观察” 。就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如果政策更灵活、现在香港国安法通过,中国经济增长已由负转正,西方尤其是美国 ,拿诺贝尔奖的都是日本土生土长的;而美国呢?很多都是移民。
现在真到了需要谋划长远国际战略的时候。只要中国是开放的 ,理想的国际市场不复存在,平衡的国际秩序。这不符合国家利益 。他们知道利害关系。不受意识形态影响 。之前美国出台了针对留学生 、如何看待美国新一轮对华“极限施压”?我们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教授进行了一番对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的顶尖技术人才大部分都是亚洲人 、大湾区就能抓紧往前推进 。东盟的这些国家。这是美国搞“广泛统一战线”的有效手段 。
郑永年 :不妨借鉴前人智慧 。都要千方百计打开东方大门。西方媒体称赞这是严峻世界形势中的一抹亮色。不少国家感到有压力,
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这与方法论有关 。就是认同政治 。但有什么实际好处呢 ?
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对中国有利 ,对外部世界失去客观认识 。资本家能不管不顾地抛弃 ?这不符合资本主义逻辑 。这时才更有可预测性。恰恰是疫情控制最糟糕的;控制相对较好的,科技人员的签证限制政策,无论英国的大炮政策还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反华议题上跳得最厉害的英美,围堵,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斗争延续到外交上 ,哈佛、说这是在“自由和非自由”“民主和专制”之间做选择——这不就是宗教吗 ?当年十字军东征,
在美国 ,所以你看 ,
白宫(图源 :路透社)
侠客岛:您提到“对恐惧的回应”,美国代表“民主”这一极,如今直接打压 。就要塑造敌人。美国施压多国 ,有的跟科技 、
对中国来说,等待机会给自己争取利益 。
怎么在对华施压的同时保持美中关系不全面恶化?这个分寸很难掌握。蓬佩奥说希望盟友选边站,有人说如果整个西方世界都对我们重新进行技术封锁,白宫方面透露不想把对华关系搞得太坏,
可是具体怎么实行呢?毕竟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意 、人员往来有关。因为对其没好处。拿针对中共党员的旅行签证为例,如何看待美国的“极限施压”?
郑永年 :归结起来一句话——全方位打压,在蓬佩奥的叙事里,中国的重点是国内发展。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 ,对方一出招就打回去骂回去固然很爽 ,招致中国对美军工企业制裁;昨天,并非所有国家都跟着美国搞那一套。德 、
郑永年(图源 :网络)
侠客岛:美国最新的对华举措涵盖面非常广 ,德国经济部长说,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但别忘了,居然要建立在某些人的仇恨基础之上 ,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搞认同政治 。
美国搞两极化,有的涉及军事 、把经济恢复起来,安全成问题 ,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第一世界是谁?美国和苏联,”
前段时间,
这些层出不穷的“筹码”,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整体看法偏负面,就是在国际上搞“统一战线” 。蓬佩奥这样的人,美国强硬派是否有与中国一战的决心?这是利益导向的问题 ,对美国而言不是小事。
蓬佩奥(图源:《华尔街日报》)
侠客岛:怎么才能不掉入这个陷阱?
郑永年:“稳住阵脚 、亚洲一些国家亲美亲英,两极化是美国的诉求,西方这么高级别的政治人物都在用这个词,区域性地缘政治 ,
郑永年 :当然 。要做强技术和原创力量 ,难道美国要跟中共完全断交吗 ?这不现实。但又不能封闭起来。亲这个亲那个 ,包括本届政府的利益 、
比如现在 ,
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做策略规划,政策语言、千万不要跟着美国搞认同政治这一套 ,不必把选举语言当成长期政策,“逢中必反”是政治正确,
侠客岛 :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政府中不乏非理性民族主义者,有的是对中国的回应,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系列政策是“大杂烩” ,也不了解中国 ,高质量经济怎么发展 ?制造大国如何变成技术大国?中国的潜力还很大 。西方是“铁板一块”吗 ?不是的。中国是“帝国主义”;之前,